竞速新兴赛道 抢占质变风口

2025-05-01 09:22:1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5浦江发展大会召开在即。在乡情感召下,五湖四海浦江人引潮而归。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关注家乡、助力家乡,为家乡发展聚智献力。我们相信,这种至纯至真的乡情相聚,一定会成为推动家乡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期待,这种情真意切的桑梓对话,一定能凝聚家乡突围赶超的磅薄力量。

  集中签约AI智慧农业、氢能装备及新能源等领域的23个优质项目,计划总投资142.4亿元;全省首台研发及生产制造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浦江正式下线,填补我省在该领域自主研制的空白;制定氢能核心装备发展规划,持续加码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氢能产业蓄势崛起……

  近年来,我县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发展光伏光电、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打造“3+3+1”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蓄积新动能、新优势。

  在浙江途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针对不同材质的钢板,经过激光切割、折弯塑形、精准焊接、表面喷涂等多道精细化加工工序后,一台台数控机床外箱、储能柜最终成型。

  “产品的精密度上我们严格控制在1毫米内,为高端设备配置高端产品。”浙江途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铁成表示,这些成品作为高端机床的配套项目,不久后都将供应给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

  途拜智能科技在“链”上的快速成长,折射出我县产业链加速构建,新型工业化蹄疾步稳的发展态势。

  无独有偶,深耕吸塑包装材料近20年的浦江和信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正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传统塑料片材向高端功能性材料的跨越。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产品已进入芯片、柔性电路板等高端制造领域,成为华为、比亚迪、欣旺达等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今年将上新3条新能源汽车专用生产线,材料的厚度、尺寸、抗静电功能全部将重新研发。”总经理王子宽表示,企业正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光伏光电、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领域抢占先机。

  从途拜智能的精密加工到和信塑胶的材料革新,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链上”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深度融入浦江产业生态。

  近年来,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我县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上下游产业链聚集,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实现“强链”新突破。同时,我县狠抓外引增势,瞄准“高精尖”,突出“链群配”,升级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新打法。

  一个个“群”内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变强;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有效释放了产业“乘数效应”。

  近年来,我县紧扣“双碳”战略机遇,以“3+3+1”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把氢能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聚焦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拓展氢能产业多元化应用场景,一体推进氢能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着力构建从关键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发展生态。

  不久前召开的2025年浦江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上,重庆大学镁基固态储氢与水解镁材料浦江产业化落地项目、华能氢能研究院AEM膜电极产业化落地项目等5个重磅项目现场签约。

  项目引进来,关键还要留得住。靠什么留住企业、留住项目、留住人才?浦江的答案是:做好项目招引“后半篇文章”,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县聚焦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创新能级提升、科创平台增量提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破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生态优化“六大行动”,在集聚新动能、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一系列成效竞相涌现:碳能科技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生产项目落地有序推进,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生产制造和加工生产线加快建设,氢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成功举办“科技创新月”活动,开展科技项目遴选会8场,对接洽谈项目80余个,服务企业650余家次;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我县正以全周期服务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新兴领域积蓄发展动能,在政企协同中培育经济增长新极。

  自2023年起,我县把氢能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赛道,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产业及平台优势,积极融入“义甬舟”氢走廊。2024年,已有6家涵盖氢能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企业在浦江集聚。

  在浦江氢能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火热。渣土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忙碌地进行地下室开挖和基础承台建设。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项目团队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制度,高效推进工程进度。目前,900多根桩基已全部完工,为后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从一家企业的技术突围到众多企业携手共建一个产业的繁荣生态,我县正紧握共享智造这一有力之笔,饱蘸创新、协作与奋进的墨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长卷上挥毫泼墨,精心书写着一篇篇熠熠生辉的精彩答卷。

  水晶产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富民产业。近年来,我县依靠创新引领,推动水晶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使其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在浦江县东洲水晶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里,一台台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穿梭于设备之间,整个车间忙而有序;公司入口处的数字大屏上实时更新着销售数据与客户分布热力地图,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浦江水晶产业发展史上的“探路者”,成立于2004年的东洲水晶经历了从1.0到4.0版本的迭代跃升。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水晶珠宝首饰配件、水晶服饰配件、水晶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公司,过去20多年的发展经验让企业负责人王淑东意识到,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王淑东说,从2018年起,东洲水晶斥资1000余万元打造数字化系统,通过推行机器换人,实现从手工加工到自动化加工的跨越。“数字化项目改造当年,产值提升50%以上。现在每年都在进步,去年产值提升了20%左右。”

  3月初,OPPO武汉旗舰店在武汉楚河汉街正式开业。这是该品牌首家独栋旗舰店,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旗舰店。不同于传统建筑,店铺外立面通体由定制水晶砖叠砌而成,在原本经典的红砖复古风格上实现了创新,成为该市文化与潮流的打卡新地标。这面在社交网络上被不少年轻人争相打卡拍照的水晶砖幕墙,出自浦江的水晶企业——浙江晶湛新材料有限公司。近年来,我县水晶企业通过不断创新走出一条摆脱同质化竞争的道路,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创新是推动水晶产业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我县强化科创服务,提升创新能级,通过与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一批专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国计量大学产业设计研究院、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威客电竞网址

  近年来,随着水晶加工用伺服系统、锆石研磨机数控系统等一批新成果成功上线,浙江华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靖和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逐鹿功能玻璃新赛道,引领水晶产业向高附加值型、高新技术型产业升级。

  水晶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新动能,已成为我县首个百亿元产业。2025年1~3月,水晶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18.13%;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2.63亿元,同比增长26.42%,力争今年实现水晶产业工业总产值150亿元。

  在浙江圣力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自动化机器设备将弹子、弹簧灌装到锁体锁芯内,然后自动敲封针,进行识别检验,十分高效。

  公司董事长宣黎建说,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让公司每天能够生产3万把锁,装配的合格率也从原来的86%提高到了99.5%,机器换人让圣力工贸产值逐年提升。

  近年来,圣力工贸一直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作为一家经营锁具、钥匙及配件、五金器具为主的工业制造企业,宣黎建深知,唯有转型才有发展。从2018年开始,圣力工贸进行数字化改革,先后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成功研发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锁具生产设备。目前,公司已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并拥有50多项专利。

  “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我们已经历从人工装配到自动装配机、到自动锁舌机、再到自动装锁梁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挂锁行业的一次变革。”宣黎建说,依托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公司已经实现50%的自动化生产,减少了25%的人工量。

  眼下,圣力工贸又忙着数字化智能车间的升级改造,该系统建立后,公司将依托5G专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机器联网、数据采集、能耗监测和车间透明化管理。同时,公司还积极研发新材料,用“易削钢”代替生铁,迎来又一次变革。

  “这次变革对公司来讲,威客电竞网址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将有效减少粉尘污染,提升锁具品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宣黎建说。

  圣力工贸数字化改造的历程是我县挂锁行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县在挂锁行业中推进批量化、轻量化数字化改造,落实精益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制锁行业数字化改造标杆企业。

  作为省第四批“上云标杆”企业的浙江浦江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挂锁行业数字化改造中走在了全县前列,不仅依托云端平台强化算力分析,通过精细的信息匹配,精准对接市场的供给需求,更是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全面升级打造数字化生产车间。

  梅花锁业的智能化集成系统的锁具e站数据大屏上,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数据,这些数据全都存储在云端,外网可以随时访问,非常方便。

  “锁具e站主要运用了云存储、云安全等现代化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上。所谓的云存储,即服务商通过一个浏览器地址,就能访问到锁具e站,在锁具e站上进行下单,随后,我们销售人员就可以看到服务商的订单,及时发货、及时补货。”梅花锁业有关负责人说。

  除了云计算技术在管理平台的应用,梅花锁业同样打造了多条自动化生产车间,自主研发箱包锁制动组装机,为自动装配车间新增多种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向“云”而行,我县挂锁产业不断激发展新动能。2024年,我县锁具(智能安防)行业共有规上企业2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总产值58.96亿元。

  接下来,我县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引导企业在巩固挂锁行业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拓展汽车电子锁、智能门锁及特殊用途锁的产品路径,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浙江浦江赛丽尔家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着一台自动扫描切割机,通过导入系统指令,短短四五分钟就完成了一块布料的开料工作。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原本一块布料开料需要2~3个人花费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使用这台自动扫描切割机后,效率比人工提高了十几倍。”公司总经理许赞表说,引进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大幅提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赛丽尔家纺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家居企业。公司导入特许经营模式,目前在全国有上百家加盟店,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推进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消费体验、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许赞表说。

  立足于传统,谋求企业数实深入融合,浙江聚衣堂服饰有限公司也在数字化改革中尝到了甜头。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织造、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业内拥有广泛影响力。近几年,聚衣堂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改造,投入两千多万元,打造整体数字化生产体系,在2022年11月底完成了数字化车间改造。

  “数字化车间让聚衣堂在产能、新品研发、订单交付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92%提升到98%,交货时间从原来的两到十天提升到了现在两到三个小时就能出成品,效益大大提升。”公司董事长张斌杰说。

  如今,聚衣堂拥有50余条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万件大关。有了数字化的加持,这让张斌杰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未来3至5年,我们力争将公司打造成工业产值超15亿元的集团型企业,成为全球瑜伽服供应链第一品牌。”张斌杰说。

  近年来,我县在服装、绗缝等行业中批量化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促进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截至目前,全县绗缝(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改造已完成验收21家,正在验收5家,已签约准备数改13家。

  下一步,我县将致力通过“精准定位赛道、强化质量供给、深化数实融合、创新招商模式、打造品牌矩阵”五大路径,激发绗缝(纺织服装)行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对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一个游子的心里,家乡是永远的牵挂。近年来,广大浦商受家乡感召,纷纷回乡创业。

  2018年,因发展需要,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面临制造基地整体搬迁的重大决策。当各地招商团队纷至沓来,于立鹏始终记得父亲的嘱托:“有机会要为家乡做点事。”2020年6月杭机搬迁浦江。

  回到浦江后,杭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2024年,杭机成为我县首家且唯一一家省级“未来工厂”。作为一家百年高端装备研制企业,其核心创新引擎——杭机高档数控磨床研究院始终坚持“自主替代进口、攻坚关键领域”,聚焦高档数控磨床——磨削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生产线技术集成两大领域,持续突破高端装备“卡脖子”技术壁垒。“我们的目标从始至终清晰而坚定——要以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高端装备领域的进口替代,攻克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核心技术,让国产高端装备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杭机磨床研究院院长秦炜坚定地说。

  从前沿技术的实验室突破到市场化应用的场景拓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系统化创新重构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变革先机。

  在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正以精准节奏有序运转。依托上海三思强大的科研力量,浦江三思产能和销售规模稳步扩大,有效带动区域产业发展。陈必寿颇为欣慰:“浦江各方面很支持,吃得好、住得好、环境也好,员工都很愿意待在浦江。”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LED应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思光电不仅在LED显示领域掌握大量核心技术,实现成果产业化,在LED灯用电路图缺陷检测方面更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技术攻关,研发团队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经过无数次试验优化,目前我们已将电路图缺陷检测精度从60%提升至95%以上,实现检测精度的飞跃。”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电子工程师丁琛华告诉记者。

  亮眼的技术突破,正是浦江三思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实力的缩影。多年来,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已获得授权专利技术880余项,并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150余项,以持续的创新投入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搜索